首页>>法治资讯>>法制资讯
法治资讯

法制资讯

南宁上半年电信诈骗大数据曝光 青年成骗子目标

时间:2019-07-12  【转载】

7月11日,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发布了该市今年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该数据显示,贷款、代办信用卡类,刷单类和情感类等三类诈骗居前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80后、90后、00后人群由于大部分熟悉网络,容易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成为骗子的首选目标,在受骗人数中占69.1%。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数占比。

▲情感类电信网络诈骗致使受骗人损失最为惨重,骗子往往通过网络交友获得对方信任后,通过诱导受骗人参与赌博、投资实施诈骗。

男子贷款没办下,已被骗14万元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民张某在网上看到小额贷款的广告弹窗,觉得利息低、放款快还无抵押,就点击进入并填写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很快,就有人打来电话称要加QQ进行贷款操作。

随后,对方通过QQ发送了贷款合同,张某均按对方要求操作。但对方又以交纳保证金、购买保险等理由要求张某转账,待张某发现不对劲时,已被骗走14万余元。

◆男性防骗:

最容易中招的骗术是购买游戏装备等诈骗,电话冒充领导、熟人诈骗,虚假购物消费诈骗,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等。

女子中了“恋人”的套,没了250万元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民李女士通过某知名交友网站认识宋某,并通过微信聊天成为了恋人。宋某在聊天中透露自己在为境外赌博网站做后台管理维护工作,他编写程序时发现了网站的漏洞可赚钱。

刚开始,宋某邀请李女士协助操作,当看着宋某利用漏洞轻松赚钱之后,李女士也开始陆续投钱。直到充值达到250万余元时,宋某突然消失,网站无法再打开,李女士才意识到被骗了。

◆女性防骗:

最容易中招的骗术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刷单类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诈骗等。

老人轻信他人,容易招致损失

今年初,南宁市83岁陈老先生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红十字会医养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说专门负责广西区域的救助对象。陈老先生一听,就在电话里向对方透露自己患有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等,对方听到后表示,陈老先生符合救助条件,不仅每个月可领补助600元,还可以安排北京的教授进行问诊、用药。但对方又称,建档前要交相应管理费和保证金。陈老先生支付3000余元后发现被骗。这是上半年年龄最大的被骗者。

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80岁的李老太太在家中接到自称某市公安局“李警官”的电话,称其名下办理了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黑钱,如果要证明清白就要将钱转至“安全账户”接受调查,否则就将采取行动逮捕她。

“李警官”还通过网络发来一份逮捕李老太太的逮捕令,李老太太吓坏了,于是按照“李警官”的要求进行转账,一共被骗100多万元。

◆老人防骗: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骗术有电话冒充熟人、领导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

孩子对游戏动心,被骗之后仍未知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12岁学生小覃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时,看到网友发出低价出售游戏套餐的消息。小覃便添加了对方的QQ,当用微信支付了250元后,却没有收到游戏套餐,对方称资金被拦截、发错收款码等,要求小覃交纳安全通道费及解冻金。

就这样,小覃前前后后共支付了1.6万余元,才发现被骗。据警方介绍,这是今年上半年年龄最小的被骗者。

◆孩子防骗:

容易中招的骗术是虚假购物消费诈骗和游戏装备、游戏点卡、游戏币诈骗。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