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以案说法>>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2023 年度南京法院劳动人事争议

时间:2024-10-20 15:17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石排律师获悉

4月29日,市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和媒体通报南京法院劳动人事纠纷案件审理情况。

会上,市法院民五庭副庭长周玉民发布了2023年南京法院劳动人事纠纷审判白皮书;市法院民事五庭法官刘毅发布南京法院2021-2023年新就业形式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市法院民五庭副庭长卢红霞发布2023年劳动人事纠纷十大典型案例;丽水区法院民二庭庭长陈海燕、鼓楼区法院快车庭副庭长本小青对相关案件进行了重点解读。新闻发布会由宣传部副部长徐从平主持。

2023年,南京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公正高效”工作主题,积极履行职责在依法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中,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劳资平衡保障,着力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建设保驾护航,为创造良好就业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市法院民事五庭副庭长周玉民发布南京法院2023年劳动人事纠纷审判白皮书。

01

2023年全市劳动人事纠纷审判基本情况

2023年,南京基层法院新收一审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605件,同比增长12.95%。上年旧案2294件,审结12246件。市法院新收劳动人事争议二审案件2555件,同比增长23.01%,审结2373件;新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裁决申请撤销案件338件,保留旧件54件,审结388件。

受理案件数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结案数量同比保持增长

从全市基层法院受理一审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数来看,2021年之前,全市新发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将保持在8000多起,且数量将猛增至更多。 2022年将超过1.1万件。2023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新收件数持续上升,达12605件,同比增长12.95%,但增速拒绝了。各基层法院坚持挖潜、努力工作。结案数量同比增长15.21%,结案率为97.15%。

△2019年至2023年全市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情况。

病例地区分布不均

全市各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从新增确诊病例绝对数来看,建邺区、江宁区、鼓楼区位居前三,分别为1497例、1491例、1455例。各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与各区GDP排名大致匹配,反映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它还受辖区面积、人口、经济结构、企业类型、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各基层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情况。

群体性纠纷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2023年,全市基层法院共受理群体性纠纷案件287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99%,涉及企业201家。雨花台区法院受理案件较多,共45件,共计522件;江宁开发区法院共受理33件。立案340起,部分辖区基层法院涉及劳动争议的群体性纠纷案件有所减少。涉及企业包括建筑房地产、教育培训、网络科技、医疗美容、酒店餐饮、服务贸易等企业。纠纷大多是由经济环境的影响引起的。工人面临失业、工作调动、减薪等风险。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导致案件频发。

△市法院民事五庭刘毅法官发布南京法院2021年至2023年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白皮书。

02

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新情况新问题

新就业形态分布于不同行业

法律关系复杂

2023年,南京法院审结涉及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案件116件东莞石排律师,同比增长6.4%。新的就业形式分布在各个行业,部分行业普遍存在“去劳动关系”现象。往往引入多方当事人,导致纠纷法律关系复杂、责任主体不明。新的用工形式:企业用工模式快速变化。一些平台应用程序是半公开的,法律特征模糊。还存在任意克扣员工工资、罚款的情况。与此同时,新就业形式的从业人员规模越来越大,整体维权意识增强,投诉分布广泛。

涉及高科技人才、高管、股东等案件增多

涉及高新技术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案件纠纷集中在绩效奖金、股权激励、股利、竞业限制、违约责任、损失赔偿等方面;涉及股东的案件纠纷集中在股东权益纠纷等。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鉴别。此类案件数量多、矛盾深、影响大,工作人员留证意识和举证能力强。市法院审理的彭某某诉南京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报酬案中明确,用人单位负有审查合格劳动者奖金申请的义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原因。批准义务。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82号。

外国人来中国就业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案例逐渐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我国寻找就业机会,中国企业派遣员工到国外工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相关劳动争议也日益普遍。增加。目前,中国企业境外用工普遍以境外承包工程为主。我国外籍人员聘用主要有直接聘用、境外派遣、“独立承包人”等方式。明确外国人就业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企业境外就业合法化,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入境就业,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企业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

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员工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规范生产秩序的重要措施。但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合理。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公司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有的公司随意约定超出合理范围的规章制度。例如,在雨花台区法院审理的赵某与某电梯公司劳动争议案中,法院明确,如果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完成了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将加分。不授予销售奖金的条款。它对工人没有法律效力。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导致其被视为无效。

△市法院民五庭副庭长卢红霞发布2023年南京法院劳动人事纠纷十大典型案例。

03

创新举措构建和谐稳定劳动人事关系

加强诉讼源管理

全面建设劳动人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

2020年8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司法行政、工会等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推进劳动人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建设。 2023年7月28日,南京市劳动人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揭牌。截至目前,全市14个两级劳动人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已全面成立。此类中心充分发挥化解劳动争议的引领作用,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2023年,全市联合调解中心共妥善化解工资纠纷案件28001件,涉及32642人,涉案金额61698.46万元。同时,全市法院12608件劳动人事纠纷进入诉前调解,调解成功3739件。

保障薪资安全无后顾之忧

完善拖欠工资专项治理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府铲除拖欠工资的部署要求,市法院成立了拖欠工资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信息互通、统一行动、联动联动的新格局。市法院之间处理拖欠工资问题。目前,全市各基层法院已建立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快立、快审、快执行”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2023年,南京法院共受理拖欠工资案件12669件,审结12061件,涉案金额近6.3亿元。

畅通维权渠道

全面加强仲裁与仲裁衔接机制建设

市法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联动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印发了《仲裁与诉讼联动指引》 《南京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一)》进一步完善仲裁与审判衔接工作机制,将仲裁简单、高效、灵活的制度优势与引领、推动、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司法在劳动人事争议解决中的保障作用,形成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强大合力。

开展精准普法

推动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

认真落实市委总体发展和保障“大走访、大检查、大打击”行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活动,参观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菜鸟网络、南京空港园区等知名企业,调查企业经营、用工情况,了解企业司法诉求。其中,就调查中获悉的一起外商投资企业搬迁引发的重大群体性纠纷,市法院、江宁开发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通过“示范诉讼+集中调解”的方式解决了该群体性纠纷。该系列案件因其良好的诉外案件分流和妥善解决的双赢效果,被评为南京法院2023年十大典型案件之一。

延伸司法职能

引导劳资双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进一步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法院结合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或者终止等方面的常见诉讼问题,印发了《企业和谐用工《体检表》,开展企业就业体检。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连续六年坚持开展“5.1”国际劳动节专题普法活动,通过《江苏工人报》《法官说法》栏目和《宁谈劳动法》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市法院微信公众号栏目,以案例解读法律,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规范自身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丽水区法院民二庭庭长陈海燕、鼓楼区法院速裁庭副庭长贲小青重点解读相关案件。

04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工作方案

坚持主动履职

提高劳资平衡保障有效性

牢固树立“均衡保障”理念,积极帮助和督促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细化完善规章制度,同时保障劳动者权益,帮助企业走上“保护职工”之路。合法经营、健康;依法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秉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和新就业形态经济“双重保障”理念,探索分级保护机制保障劳动者在新就业形态下的权益;注重均衡保障,引导劳动力要素实现更好结合,保障新生产力发展,依法确认企业吸引人才必须规定股权激励、年薪制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完善劳动合同条款,优化科技人才就业创业环境,妥善处理竞业限制纠纷,平衡竞业限制与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

落实“抓前端、治未病”

深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诉讼源头管理

稳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实质性运行,着力落实“建机制、树品牌、建队伍”“三个一”工作,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联合调解中心品牌调解办公室,组建专家调解员队伍。继续推动劳动人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覆盖所有企业,提高纠纷解决效能。深化“总部对总部”诉讼调解对接工作,实现全市两级法院和同级总工会全面对接和实质性运作。我们将继续为企业职工提供体检服务,督促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切实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发挥司法建议在预防化解矛盾、扩大审判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的司法建议达到“听一案、治一案”的良好效果。

密切、定期的沟通

深入加强仲裁与审判衔接机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联动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判审判联动指引》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仲裁与诉讼衔接的常态化机制,畅通调解、仲裁、诉讼、执行渠道。不定期开展案例研究,统一裁判思路和标准,充分发挥劳动仲裁的前置功能,提高仲裁解决纠纷的有效性,减少进入诉讼阶段的案件数量。推动联合调解中心诉前调解功能与仲裁审判衔接有效融合,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协商、共同协调。严格把握仲裁裁决审查和撤销范围,积极支持仲裁机构主动采纳最终裁决,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畅通绿色通道

完善治理拖欠工资长效工作机制

围绕构建“预警联动——常态防控——应急处置”新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法院“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管理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畅通法院绿色审判通道,加快审判速度,积极配合市治理和债务管理办公室组织的春清、夏排查、秋化解、冬攻“四个季节”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重点行业拖欠工资问题。加强工作沟通联络,对突发重大工资纠纷或潜在群体性纠纷第一时间向市治安办报告,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石排镇律师,确保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

△市法院宣传部副部长徐从平主持新闻发布会。

供稿:敏武亭

排版:南希

摄影:陈雪佳娃

石排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