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2021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人脸识别非法摄取引关注

时间:2025-07-01 19:51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石排律师获悉

2021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媒体滚动 2022.03.10 06:35

昨日东莞石排律师,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携手相关委员机构共同揭晓了2021年度消费维权领域的十大典型事件,旨在对众多商家进行警示,并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提醒。以下为部分精选案例的摘录。

【关键词】人脸识别

非法摄取人脸识别信息

3家房产商受罚

2020年11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一家房地产公司擅自收集消费者人脸识别信息,未征得消费者同意。随即,该局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细致排查。经过深入调查,最终确定了宁波保利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融创金湾置业有限公司以及宁波杭州湾新区泛海置业有限公司为涉事企业,并对这三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调查发现,这三家房地产开发商利用人脸识别设备获取了所有前来售楼部的访客面部生物特征信息。在分销商推荐的客户正式签署购房协议时,他们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收集客户的面部生物特征和身份证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与抓拍到的信息进行比对,以此来辨别是自然到访的客户还是分销商带来的客户。2021年4月15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对涉事的三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了责令整改的行政措施,并分别对其处以了25万元的罚款。

【关键词】房车维修

房车油耗高、动力差石排镇律师,是油品问题?

孙先生在2018年购买了一辆大通V80型房车,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油耗偏高且动力不足。尽管在2020年5月更换了发动机,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到了2021年3月15日,孙先生便向宁波市交通运输局以及宁波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FM93.9宁波交通广播《我为车狂》节目进行了投诉。宁波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召集了汽修领域的专家,组建了一个针对大通V80的技术研讨小组。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他们发现氧传感器在怠速状态下信号存在较大偏差。这一发现进一步推断和证实了这一偏差对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产生了影响,进而导致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排气中颗粒物含量上升,频繁触发DPF再生,同时影响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更换氧传感器后,车辆故障现象得以消除。

【关键词】二手车退车

中介未尽合理审查和披露义务,退车!

2018年1月中旬,俞先生注意到了一则关于奥迪Q5二手车的转让广告。购车两年后,他顺利完成了车辆保险的办理。然而,到了2021年,保险公司却告知他,该车的首任车主曾遭遇过严重的交通事故,车辆已被评定为全损。基于这一情况,保险公司拒绝为其提供商业保险。最终,二手车行承认,作为中介,他们并未完全履行车辆状况核查和真实信息告知的职责。2021年9月14日,双方完成了协议的执行,车辆进行了再次过户手续,车行向俞先生支付了26.5万元作为一次性赔偿。

【关键词】网贷健身私教

诱导网贷,12万元买私教课

自2018年起,消费者小陈在余姚的一家健身房进行锻炼。期间,部分教练诱导小陈进行网贷消费,他总共花费12万元购买了私教课程。到了2020年,小陈的债务已经累积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他向健身房提出退款请求,但负责人却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支持小陈提起诉讼,法院现场接受了这一案件。最终,健身房负责人同意按照合同规定,退还小陈剩余金额的70%,即53552元。2021年11月的尾声,小陈向余姚地方法院提交了强制执行的申请。随后,法院依法进行了强制执行程序。最终,退款金额得以全部落实到位。

【关键词】理发店“跑路”

促销后悄然“跑路”?没门!

2021年5月21日,黄先生向警方报案,反映象山石浦某理发店在促销活动结束后突然关闭,疑似店主“卷款逃跑”。象山县商务局、县人民法院及公安机关展开合作,共同支持消费者进行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负责此案的法官利用移动微法院进行线上审判,确保案件事实得到明确记录,并在庭外与店主董某进行了多次细致沟通,最终促成其同意进行调解。在获得41名原告的一致认可后,双方于同一天签署了调解协议,并依照协议规定进行款项的发放。

【关键词】热水器闪爆

热水器闪爆,厂家失误险酿惨祸

刘先生提出投诉,指出他在2021年1月于奉化区的一家电商店铺购买了某品牌的燃气热水器。然而,到了同年3月使用时,热水器突然发生爆炸。他向商家提出索赔要求,但遭到了商家的拒绝。经过调查发现,刘先生所购买的热水器并非真正的燃气热水器,而是由于厂家在包装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错误地使用了液化气热水器的包装箱。因为气种与热水器不相符,燃烧未能达到充分状态,加之安装人员缺乏必要的资质,安装工作并未达到标准,导致尾气渗透至墙体引发爆炸。结果,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安装人员三方共同赔偿刘先生共计10万元。

此外,存在一些案例是培训机构倒闭、篡改标识等,特别是那些涉及预付费消费的商家“逃逸”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在这些情况下,消费者最终都是在法院、公安机关、商务部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追回了损失,并阻止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记者?毛雷君?通讯员?龚颖

石排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